“秋冻”“贴秋膘”有讲究!专家回应秋季养生热门话题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题:“秋冻”“贴秋膘”有讲究!秋冻专家回应秋季养生热门话题
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

俗话说“秋不养生冬易病”,贴秋入秋以来气温逐渐下降,讲究科学养生也被提上日程。回应话题“春捂秋冻”何为度?秋季“贴秋膘”该怎么“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医专家回应了秋季养生热门话题。养生

“秋冻”并非人人适合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热门其核心在于顺应季节气候,秋冻帮助抵御病邪。贴秋“秋冻”的讲究“度”该如何把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适当“秋冻”能刺激机体自主调节体温的回应话题能力,增强身体对寒冷的秋季耐受能力,降低突然降温所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养生概率;但“秋冻”需适度,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且出现大风降温时,热门就不再适合“秋冻”,秋冻而应及时添加衣物。
特殊人群也需避免过度受冻伤身。刘清泉举例说,低温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阻力增加,加大脑血栓、心绞痛风险,这类人群需注意头部、颈部等重要部位的保暖。
此外,老年人对寒冷的耐受和适应能力较差,儿童免疫系统和体温调节机制不成熟,这两类人也需要适度保暖,不可盲目跟风“秋冻”。
“贴秋膘”需因人而异
天气渐凉,食欲转好,“贴秋膘”应该“贴”点啥?
“‘贴秋膘’旨在通过秋季进补增强体质,为冬季储备能量,但‘贴秋膘’不能单纯理解为补充营养。”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沈洪说,人们存在气虚、阴虚、痰湿等不同体质,盲目“贴秋膘”可能会适得其反。
沈洪举例说,气虚体质者应以温补为主,可适当进补温性食物和补气食物,如鸡肉、红枣、桂圆、栗子、山药等;而痰湿体质者需要通过饮食调理来健脾化痰、祛湿利水,可适当选择具有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豆、茯苓等。
专家特别提醒,有几类人不宜盲目进补:肥胖及代谢异常人群,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加重病情;脾胃虚弱者强行进补易导致消化不良、积食;胃火旺盛者需要先清热再进补,否则易加重内热;老年人和儿童消化功能较弱,大量进食肉类易引起积滞。
“‘贴秋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肠胃;同时要重视辨证施补,以平补润燥为要。”沈洪说。
秋季脱发宜内外调养
秋风渐起,一些人发现头发掉得比之前更加明显。
对此,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汤军从中医角度解释:秋季燥气当令,人体气血内收,头皮毛孔收缩,加之燥邪耗伤阴血,故而易出现脱发增多现象,这多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发根失养密切相关。
解决秋季脱发问题需内外调养、综合施策。汤军建议,“内调”方面,可多摄入黑芝麻、黑豆、核桃、桑椹、枸杞等滋阴养血之品,同时保证适量优质蛋白的摄入,还需严格避免辣椒、花椒等辛辣温燥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并在晚11时前入睡。
“外养”方面,可坚持每日以指腹轻柔按摩头皮的方法重点刺激百会、风池等关键穴位,以疏通头部气血;洗发可选择含有何首乌、侧柏叶等成分的温和滋养型洗发产品,洗发后避免用电吹风高温吹头发,以减少对发质的损伤。
编辑: 刘贤辉- ·梅州市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举行换届大会,罗钦祥当选会长
- ·飞速增长!网络业务成英伟达(NVDA.US)AI芯片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柱
- ·人民日报:少开会、开短会,从重会场到更重现场的“会风”之变
- ·美银最新调查:创纪录比例基金经理认定美股已“太贵”!
- ·“薯”光耀南粤!广东甘薯有种有力量
- ·高湿天气致强降雨多发,气象专家分析8月下旬天气形势
- ·深圳这项数据排名第一!7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出炉
- ·广东湛江:中华白海豚种群稳定 生态保护显成效
- ·凝聚教育智慧,科学备考提质!梅州开展全市高三年级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 ·新股前瞻|多光谱AI细分龙头赴港,海清智元能否赢得市场青睐?
- ·国宝“兄弟”冰城安家!大熊猫“芝士”“芝麻”抵达哈尔滨
- ·硕问珠海丨引领深蓝,珠海怎样布局“海上新基建”?
- ·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活动城市规划专家咨询会召开:开门问策助力梅州城市高质量发展
- ·信贷市场谨慎,股市乐观或遭清算?
- ·同心同行!珠港爱心人士共助伤残人士无障碍出行
- ·广东高考专科批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今天15时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