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广财学子以数智赋能“网络强村”建设
近日,网络强村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扎根乡土出版学院)“氧森南昆”实践团积极响应广东省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广财再次奔赴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学数实践团以“实地走访+数智传播”的智赋调研模式,聚焦民宿经济、网络强村特色美食、扎根乡土生态资源、广财非遗传承四大板块,学数用青年视角制作十部专题纪录宣传片,智赋为南昆山乡村振兴构建“网络强村”的网络强村发展范式,贡献广财青年的扎根乡土青春力量。

作为撬动南昆山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民宿产业承载着文旅融合的学数示范意义。实践团对南昆山民宿生态展开了系统性调研,智赋足迹遍及高山别墅、花溪雨、爱树·南昆秘境、翠兰谷生态度假村、雅玥民宿等二十余家具有标杆性的特色民宿。在高山别墅,实践团对话南昆山民宿“拓荒者”,深入解析其发挥“头雁效应”、带动乡邻共同致富的创业历程与社会价值网络。在雅玥民宿,深度探究“民宿+酒厂”这一创新联营模式背后的资源共享逻辑、协同发展机制与在地产业链延伸实践,等等。

实践团还深入南昆山,用镜头捕捉最具代表性的客家风味——竹筒饭的清香蒸腾、胡须鸡的浓郁酱香、观音菜的鲜嫩脆爽,记录从食材处理到美味上桌的每一动人烟火瞬间。实践团希望通过打造《南昆竹间味》美食纪录片,将“南昆味道”背后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这份根植于青山的质朴滋味被看见、被铭记、被分享,在守护客家文化记忆的同时,开辟一条饱含情感、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播新路径。

在南昆山中医医养中心,实践团系统调研了针灸、中草药、气功等传统技艺如何与当地独特的山水生态相融合,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人为本、环境滋养的“山地医养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深厚扎根于传统智慧,也正日益成为推动南昆山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深入捕捉这一模式背后的人文精神,团队专访了多位扎根南昆修习武术、太极的爱好者,并以他们真实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人物纪实短片《南昆问道,养心之行》,真切展现这片土地所孕育的身心共养之道。
通过调研,实践团深刻认识到,生态不应仅是镜头里定格的风景,更是值得被深入挖掘、深情讲述的丰富内容。实践团开始重新思考:乡村传播的核心,或许不在于仅仅呈现“看得见”的风景,更在于阐释其背后“看不见”的生态价值与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如何运用实践团的专业,让这些动人的生态故事突破圈层,被看见、被理解、被珍惜,是此行留给实践团最珍贵的启示与前行方向。
“同学们用脚步丈量民宿集群,用镜头捕捉美食烟火,解码生态人文密码。同学们在调研中成长,将学校所学与乡土需求相联结,便是此行最有意义的收获。”带队老师冯婷表示。
此次南昆之行,广东财经大学的学子们以青年视角讲述乡村故事,用镜头记录当地自然美景、乡村人文烟火,以AI技术赋能南昆山文旅数智传播,通过打造系列人文故事纪录片等方式提升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当地文化表达力,探索“生态+文化+科技”三位一体的乡村传播路径。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单燕
- ·禁止涉毒艺人复出未剥夺其劳动权
- ·7月5日起,湛江住房公积金再次调整最高贷款额度
- ·形成合力解决城区道路积水难题
- ·暑假防诈骗 守牢“钱袋子”
-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 ·陈国玉荣获2025湛江市第三届百姓微宣讲比赛(故事类)金奖
- ·谷歌,被判赔超3亿美元!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预制菜争议持续发酵,餐馆如何打消食客顾虑?
- ·让“方便之事”成为“文明之光”
- ·少年江中游泳遇险 吴川热心市民驾驶快艇紧急救援
- ·毕业季 跳蚤市场走俏
- ·中秋临近,“全梅州人”都在卖柚子!销售物流、线上线下多端发力→
- ·军民水闸调顺路口道路改造即将完工
- ·愿湛江音乐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 ·再添新成员!雷州优质活猪首次出口港澳市场
